1. 主页 > 笛子 >

推荐|中国首位竹笛博士杨伟杰文章:《浅析李镇五首草原笛风代表作品》(文字版)

推荐|中国首位竹笛博士杨伟杰文章:《浅析李镇五首草原笛风代表作品》(文字版)


推荐|中国首位竹笛博士杨伟杰文章:《浅析李镇五首草原笛风代表作品》(文字版)

浅析李镇五首草原笛风代表作品

 

杨伟杰

 

著名笛子演奏家李镇先生的笛乐艺术,在当今笛坛独树一帜。他生于山西,长于内蒙,退休后寓居京城,现在又回到成长地内蒙古呼和浩特安享晚年。超过一甲子的艺术人生,李老师以北方二人台音乐为基,蒙古族辽阔深邃的乐风为本,融刘森笛韵如歌的神髓,集演奏、创作、理论、教学、乐器改革于一身,为二十世纪中国笛乐发展写下重要一章。
 
笔者于1996年在香港跟李镇老师相识,自此结下二十多年的师生情谊。在1997-2002年间,我三赴呼和浩特随李老师习笛,把他的演奏法、作品、风格技巧等系统地学习下来,其后也在不同地方蒙老师教诲,受用一生。本文将对李老师五首代表作品《鄂尔多斯的春天》《大青山下》《走西口》《草原的思念》《草原抒情》进行分析,从中探讨其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
 
鄂尔多斯笛韵传
 
李镇老师创作于1978年的《鄂尔多斯的春天》在他早期的笛乐作品具有重要地位。乐曲以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草原的音乐为创作素材,融合蒙古族四胡、马头琴的器乐语言,结合歌唱性笛乐风格,形成色彩鲜明、风格独特的音乐形象,表达了草原牧民的生活情景。
 
全曲分为引子快板行板快板四个部分,属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乐独奏曲常见的ABA曲式,以F调梆笛演奏。乐曲先以筒音作低音sol来演奏,引子非常简练,笛子随着自远而近的木鱼声,奏出宽广而带有三度颤音的中音la 、高音re、中音solmi四个长音,像是从远方报讯而来;然后节奏变得跃动,逐步爬升到高音,引进第二段的快板
 
快板的旋律模仿鄂尔多斯舞蹈的独特音调。第一主题为羽调式,共分成四个乐句,由高音mi和中音la组成的音程穿插在乐句当中。其后的吐音段落作为过渡,再进入较为宽广的第二主题。第二主题共有三个各八小节的乐句,句式结构十分对称。后以四个小节的三吐与单吐音作过渡,进入行板前的一段循环呼吸模拟长调乐段,以筒音作低音re来演奏。
 
行板极具歌唱性,羽调式的旋律跌宕有致,感人肺腑,首部分有四小句共十六小节,属于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乐队间奏后的次部分情绪开始上扬,音乐也向高音区发展。激动的乐句过后,继而渐慢,准备进入再现部的快板快板转回以筒音作低音sol来演奏以是前段快板的变奏,以跳跃的三吐音来呈现欢快的情景。其后一段快速双吐带动往后的多个切分音与三吐音。最后以高音misolla结束全曲。
 
《鄂尔多斯的春天》在演奏上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在笛子的第六孔下面的姆指托笛位置开一个小孔,音高等同于F调梆笛的C音,这样就可以在筒音作低音sol时演奏misol的滑音,相当有效果。快板行板之间的长调句讲求气息与颤音的配合。气息需要悠长,气震音与三度颤音要灵活运用,不能呆板。行板的歌唱性演奏风格以及各种吐音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
 
大青山下笛声扬
 
李镇老师与作曲家南维德创作于1978年的《大青山下》是《鄂尔多斯的春天》的姐妹篇,以流传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二人台音乐为素材,用坦率的音乐语言,鲜明的地方风格,在这山下生活的人民,歌颂这座千百年来眷顾着他们的名山。
 
《大青山下》用E调中音笛以筒音作低音re和低音mi来演奏,全曲分为 “快板 “行板快板三个部分,属典型的ABA曲式。在伴奏乐队短小精悍的引子后,笛子爽朗而充满朝气地奏出乐曲的第一主题,首四小节的下行句明快而有强烈动感,小波音与上下滑音的使用加强了重音的语气。快板的第一部分有三十二个小节,首十六小节分为四个短句,后十六个小节也是由四个短句组成,前后互相呼应。其后的双吐音段落为前面主题的变奏,中间加入四个小节极富二人台风格的短促上下行滑音,别具特色。然后是优美的第二主题,带有某些第一主题的音乐动机,感觉却更为舒缓,与前段的大起大落形成对比。在一段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的双吐音乐句后,再以突慢句来结束这段快板
 
行板的指法转以筒音作低音mi。由 “快板A大调徵调式转为 “行板e小调羽调式,两段的主音同为E音。这一段的风格抒情、洒脱而具有歌唱性。首三句由七个小节组成,后两句由五个小节组成,句式结构并不规则,却跌宕有致。接着音乐速度加快,乐思起伏,在高音区游走。八个小节之后,到了全曲最高音,继而渐慢进入再现的快板。在行板里面,需要注意五个re音的不同处理方式,分别在这段的第四、六、九、十一、十六小节。当中有叉口,也有半孔指法,花舌与滑音的长短快慢也各有不同。
 
快板再次返回筒音作低音re,以慢起渐快开始,基本上是乐曲第一主题的元素再略加变化,及后越发激动,加入大花舌滑音、右手大幅度飞指以及全曲之高潮:炫技式的左手高速飞指(按:由于李镇老师是左边持笛,故飞指的方向与本文描述的相反。)最后宽广的尾声,让全曲以宫音结束。
 
李镇老师演奏的《大青山下》把二人台音乐风格提炼升华并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奏者在演奏此曲时需要注意指法与气息之间的关系,两者要有很好的配合。乐曲中许多风格都是由装饰音与气震音所造成,演奏者要在乐句流畅演奏的情况下,尽量把握和运用它们。演奏者并需要留意飞指、叉口、半孔与全按指法在音色与音高上之区别,华丽多变的指法和演奏手法也是此曲的一大特色。
 
荡气回肠走西口
 
创作于1980年的《走西口》是新中国较早面世的笛子协奏曲,由李镇老师与作曲家南维德、魏稼稔共同谱写而成。《走西口》本来是流传在华北和内蒙古西部的二人台戏曲剧目,故事讲述清末咸丰初年太原府一对新婚的佃农夫妇,因生活困迫,丈夫只得远走他方出外谋生,两人临别依依的情景。乐曲以戏曲原著作为创作蓝本,写出长近十六分钟的笛子协奏曲。
 
全曲分为新婚哭别相送盼望四个主要乐段,以D调曲笛、A调梆笛、F调梆笛和降B调低音笛共四把笛子演奏。开首用D调曲笛以筒音作低音re吹奏的五个小节引子非常具戏剧性,有二人台牌子曲《南绣荷包》首乐句的影子,令乐曲一开始就先声夺人。新婚以四小节的慢起渐快预示災荒年景下婚姻之艰难,其后进入带有主题旋律的小快板,欢快而有弹性的乐段形象鲜明地描绘了新婚燕尔的心情;中间一段由A调梆笛筒音作低音re演奏的十六小节吐音是主题旋律的变奏,灵动而跳跃,然后D调曲笛把主题旋律再次演奏。
 
F调梆笛筒音作低音re演奏出张力巨大、悲愤激昂的散板,这是哭别的特点。大幅度的滑音、花舌与气震音营造出呼天抢地的气氛,段落虽然短小却气魄惊人。相送转为降B调低音笛以筒音作低音re演奏,跟前一段的音色反差极大。这段慢板如泣如诉、乐思延绵不断,把夫妻难舍难离之感情表露无遗。在演奏时尤其要注意乐句中气震音与平吹的运用与分配,其中有一处从下历音后落到筒音,运用到夸张的大气震音,口腔必须充分打开。后段的快板以F调梆笛以筒音作低音sol演奏,调性的转换把相送的情景表现得更为激越,一连串的吐奏后,乐曲进入了华彩段落,也是全曲的高潮。
 
华彩段的音乐处理极为人性化,也极其夸张。以模仿声腔的手法把 “哭别内心的悲惨放大。当中在速度的变化起伏、吐奏与连奏,以及气息的交替使音乐有令人断肠之感觉,及后是快速的琵音与三连音爬升到全曲最高音D音,乐队紧接着的激情演奏,把乐曲带到盼望一段。
 
盼望D调曲笛以筒音作低音re来演奏,是相送慢板段的变奏再现。这一段非常细腻地刻划了内心既无奈又期盼的心情,最后转为筒音作低音sol,调性让音乐的感觉变得更为光明,似乎对未来的盼望更为热切,对将来夫妻得以团聚,以后美好的生活更为憧憬。
 
演奏《走西口》时,需要在F调梆笛和D调曲笛的第六孔与膜孔之间的拇指位置开孔,以分别演奏哭别华彩盼望三段的滑音,这解决了竹笛六孔全开与全按两组指法不能进行上下滑音的问题。演奏者也需注意气震音的与音色变化的灵活运用,让音乐更荡气回肠,更有戏剧效果。
 
辽阔草原念远方
 
李镇老师经历四年的光阴,于1991年成功研发了以环氧树脂(又名玻璃钢)为材料的笛子系列,其中的双笛膜低音D调大笛,以其独特的双笛膜共鸣与笛管震动所产生浑圆而沉厚的音质与音色,成为了笛子家族的新力军,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同年,李老师与作曲家王瑞林、范军合作,专门为这种低音大笛谱写了一曲《草原的思念》,成为继《鄂尔多斯的春天》、《大青山下》、《走西口》以后的又一名曲。
 
《草原的思念》原名《遥远的特尔格勒》,特尔格勒在蒙古语中解作 “圆满,以双笛膜低音D调大笛筒音作低音mid小调)来演奏。全曲分为 “散板慢板:深情地歌唱慢板:思念转激动地再现慢板:深情地歌唱连结束四个主要部分,以羽调式进行。
 
在乐队奏出四个小节的前奏后,低音大笛吹出充满蒙古长调风格的散板。全段以循环呼吸技巧一气呵成,中间不能间断。大跨度的音程跳动配合富蒙族音乐特色的三度波音与颤音,成功营造了一幅辽阔草原的画面。
 
乐曲的主题旋律在慢板:深情地歌唱里呈现。四个总共八小节的乐句以的方式铺垫,每一句的分别以低音lamere、低音la作结,接着的四个小节是一个过渡句,以带出这一部分由刚才 “两个乐句稍作变化的四小节结束句。
 
低音大笛在慢板:思念转激动地里面演奏的是副旋律,与演奏主题旋律的弹拨乐进行复调对位。中段情绪转趋激动,在四个小节乐句的推动下,一步步进入高音区的演奏,低音大笛与乐队在相互配合下所散发的激情,成为全曲的高潮。再现慢板:深情地歌唱连结束就是主题旋律的整段再现,最后将引子的首句加以发展,并以高音mi、中音dolla三音结束全曲。
 
由于双笛膜低音大笛与传统竹笛的制作材料完全不同,也具有一定的分量,演奏者需要先适应乐器的重量,并要以长笛的哈气吹法让低音大笛产生共鸣震动。《草原的思念》一曲所使用的小调音阶排列是从低音mi开始,接着是solladolre、中音misolladolre,到高音mi。双笛膜低音大笛的按音指孔是以八孔来排列,演奏者也需要熟练地掌握用八孔的指法演奏小调音阶。此外,把循环呼吸技巧运用在这把笛子上面也是乐曲的难点所在。
 
《草原的思念》是一首具有草原风情的蒙古族笛曲,问世以来受到观众的欢迎与喜爱。其成功之处包括:大音程和大线条的旋律进行,质朴而柔美,深沉而含蓄;筒音作低音mi的调性选择,能够触动人心;以双笛膜低音大笛演奏,音质淳厚而具磁性,能达到充分共鸣。乐曲以最平实的音乐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心情怀。
 
天地苍茫草原情
 
由李镇老师与已故笛子演奏家宁保生共同創作於1996年的《草原抒情》是一首大型的竹笛組曲,由民族管弦乐队协奏。全曲分為晨曲放牧情歌晚归四個乐段,以C调曲笛和F调梆笛交替演奏。乐曲把笛子的音乐语言、蒙古族的乐风融為一体,生动呈現了大草原上的四幅各具特色的风俗画面。
 
在乐队宁静的铺垫下,晨曲展开了整首乐曲的序幕。C调曲笛以筒音作低音mi的指法缓缓奏出辽阔的长调。随后太阳徐徐升起,指法转为筒音作低音sol,大调调性与刚才的小调调性形成强烈对比。音乐一层一层的往前推进,有万物生机处处,欣欣向荣之感。
 
放牧是一段喜悦的小快板。以筒音作低音la演奏的C调曲笛在经过八个小节的交击颤音后,以大量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节奏描绘自远而近的牛羊群,然后进入这一段的第一主题。这个动感十足的主题旋律与蒙古族四胡一起演奏,具有特色且形象鲜明。紧接着的第二主题以筒音作低音sol来演奏,调性的改变使音调明亮而富歌唱性,这也是第三乐段情歌的主题预示。全段放牧转换指法多达五次,调性色彩变化多端,及后的华彩乐段也是以长调风格写成的散板,在打击乐的衬托下,流水般的琵音把音乐带至全曲的最高点。
 
充满深情的情歌先以F调梆笛以筒音作低音sol演奏,高亢激昂的笛声把胸中的感情全然抒发。中段换为C调曲笛以筒音作低音re,低沉而婉转的笛声显得极为迷人,F调笛的再现比开始时更为激动,澎湃的感情倾泻而出。高潮过后,情绪由上而下,逐渐进入全曲的尾声。这一段的演奏风格与手法秉承自刘森的歌唱性笛乐风格,歌唱而具流动性的旋律彷佛是为了天地而讴歌。
 
晚归放牧晨曲两段的呼应,开首以C调曲笛筒音作低音la的部分是放牧第一主题的放慢加花。人们经过一天的辛劳,拖着疲惫的身躯归家而去,但心情却是怡然自得。夕阳西下,晨曲变成了晚霞,与全曲开始时同一组音符,同一种指法,气氛却全然不同。极弱的长音和泛音,为全曲写下句号之同时,也引发了无限的遐思。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曲《草原抒情》正是这一句的最佳写照。全曲结构严谨、旋法运用精妙。演奏者除了需要娴熟掌握蒙古族与歌唱性的音乐风格外,多变的指法以及华彩乐段里所用到的三组超高音指法refasol也具有相当难度,音域的拓展也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
 
草原笛风薪火传
 
李镇老师数十年来对艺术的坚持与执着,为他赢得举世称颂。他豪迈大气的性格、对音乐的热爱、待人处事的严谨,成就了他开阔而细腻的演奏风格。上述五首作品的创作年期跨度接近二十年,李老师时年约34-54岁,正值演奏事业的发展期至巅峰期,创作力也非常旺盛。五首乐曲地域色彩鲜明,带有浓厚的华北与内蒙音乐特色,反映了李镇老师的成长与学艺经历,体现了他突出的艺术风格与顶尖的演奏水平,乃草原笛风的代表性作品,且流传广泛,风行全国以及海内外,成为各大音乐院校教学、各类民乐比赛、考级的指定曲目,为它们的传承与发展奠下了良好基础。由于李镇老师对业界作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2018年授予他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为我国的笛子艺术事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完)
推荐|中国首位竹笛博士杨伟杰文章:《浅析李镇五首草原笛风代表作品》(文字版)
不仅追求高超演奏技巧,亦探索在笛外的艺术,弘扬中国笛乐文化。”《亚洲周刊》
 
“一根竹管,演绎万象。”《音乐周报》
 
“团团优美的笛音,阵阵飘向听众席,引领大家去广东沿海甚至闽台海域,潇洒地走了一回。”《联合早报》
 
“Mastering its floridly ornamented part with gusto, his incisive and penetrating tone on the bangdi often rose above the orchestra's machinations.”  - The Straits Times
 
“Marvelously echoic sounds that really do transport you out of the chilly Midwest.” 
- Chicago Classical Review
 
“[Yeung] commanded surprising power and resonance for just a bit of bamboo. The tone was clear and liquid even while using the special membrane, fitted over a hole, that gave a characteristic buzz to the dizi tone.” –Alexis Alrich
 
中国首位竹笛表演艺术博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笛箫大师张维良。现任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竹笛表演与民族音乐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兼任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笛箫导师、香港大学音乐系竹笛导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客座竹笛导师,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名誉常务理事、香港竹笛学会理事、香港艺术发展局审批员、香港天籁敦煌乐团艺术顾问、新加坡鼎艺团艺术咨询组海外成员。曾担任新加坡华乐团艺术咨询团海外成员。
 
曾多次在中国香港、北京、上海、台北等地举行独奏会,并曾先后与著名指挥家张列、王甫建、叶和中、叶聪、钟耀光、顾宝文、刘沙、张镇、侯丹平以及广东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俄罗斯萨马拉爱乐乐团、新加坡华乐团、香港管乐协会专业导师管乐团、山西交响乐团、台湾爱乐民族管弦乐团、华南师范大学蓝盾交响乐团合演多首竹笛协奏曲,其中更曾与广东民族乐团五度合作,与上海民族乐团三度合作,乃首位中国香港出生的中乐演奏家受邀与国内顶级民族乐团合作演出。
 
近年的重点演出包括2019年3月策划并演出两场“粤乐集结创新篇”音乐会;参演国际知名作曲家周龙的得奖歌剧《白蛇传》,担任埙、竹笛演奏,由著名指挥家水蓝指挥香港管弦乐团、香港艺术节合唱团及香港儿童合唱团联合演出;6月随著名作曲家陈永华指挥的香港圣乐团赴加拿大多伦多首演他的第九交响曲《仁爱大同》;8月参演上海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马可波罗:最后的使命》,由上海歌剧院常任指挥张诚杰执棒;9月受邀在广州参演《国乐颂中华—广东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王甫建执棒广东民族乐团演出;2020年9月受邀参演“同心筑梦”—庆祝广东省政协成立65周年专题民族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张列执棒广东民族乐团演出;10月受邀参演保利·华南粤港澳优秀剧目展演季,在东莞、珠海、惠州、深圳巡演四场“箫遥琴思—杨伟杰、沙泾珊笛箫与弹拨乐音乐会”;2022年4月在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成功举办“听粤—杨伟杰、沙泾珊与广东民族乐团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侯丹平执棒。
 
曾与汤良洲、汤良德、何文川、吕嘉、徐英辉、林敬基、廖国敏、杨力、肖超、郭勇德、黄光佑、江赐良、Stephen Burns等指挥家以及香港爱乐民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弦乐团、香港龢鸣乐坊、四川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台北市立国乐团学院国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台北琴园国乐团、新加坡鼎艺团、马来西亚崇正民乐团、美国焦点乐聚团等多个海内外艺团合作,也曾多次到中国多个省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日本、美国、英国等作学术交流和演出。
 
祖籍广东普宁,于中国香港土生土长。先后随张向华、李镇、曾永清、黄金成、孙永志、蒋国基、马迪等名家习笛,并先后得到宁保生、俞逊发、戴亚、林克勇、马迪、张延武、孔庆宝、荣政、谭炎健、杜如松、詹永明、朱文昌、王次恒、彭天祥、黄德成的指导,多年来更一直聆受林谷珍之教益,随张振涛、余少华研习中国音乐史及民族音乐学理论,随余其伟研习粤乐艺术,王建平学习昆笛演奏,王培瑜学习潮乐演奏。2003年获香港中文大学颁授甲等荣誉音乐文学士学位,并免试直升研究院攻读民族音乐学,获颁哲学硕士衔,其后在香港演艺学院攻读竹笛演奏音乐硕士学位,为香港首位竹笛演奏硕士,同时留校任教,在学期间曾多次获颁奖学金。2011年被《中国竹笛》杂志评选为十二位“最具魅力青年笛子演奏家”之一,2014年获 “北京竹笛邀请赛”青年专业组金奖。2019年,杨氏荣获香港音乐及舞蹈界联会颁发“区永熙杰出音乐家大奖”,以表扬他在音乐艺术上的成就以及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内外音乐文化交流之贡献。同年以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身份引进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曾担任香港电台第四台“乐在神州”节目主持,也曾为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音乐事务处、香港中央图书馆、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香港艺术节、香港浸会大学音乐系、香港恒生大学、澳门圣若瑟大学、澳门乐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等多家学府和机构主持讲座、大师班、工作坊和外展音乐课程;为《中国音乐导赏》(香港商务印书馆2009)、《听赏音乐中国》(香港大学出版社2019)作者之一,担任香港中乐团《中乐无疆界—国际作曲家高峰会论文集》(2017)主编,并于海内外多份报刊发表过数十万字的音乐专题文章。应邀担任2019爱·乐国际音乐大赛、2020第五届北京竹笛邀请赛暨首届北京箫邀请赛、首届长安国际笛箫艺术节艺术展演评委、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箫考级教程编委等。曾受邀录制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节目,自2017年开始策划“粤乐集结号”系列音乐会,携手多位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青年音乐家,推出多场跨界粤乐演出。创作笛曲《粤竹》与《诗乡》。
 
杨伟杰所用之竹笛由中国著名制笛师万强于丙申至辛丑年间特制,由西安涤心坊提供;所用之木箫为广东省非物质遗产(箫笛制作)传承人郭大强于乙未年间特制,由广州粤声郭氏笛箫社提供。

1、本站部分内容及相关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网络资源版权归版权方所有!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请勿转载!)
2、本站资源仅供学习研究,请勿非法使用,否则后果自负!请下载或保存后24小时内删除!
3、本站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笛子、笛子学习资源、简谱、图片、笛子独奏曲等,仅供参考使用!
4、如您认为本文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本站保留全部修改、解释、更新本声明的权利。)

本站点完全免费!并且仅作为分享交流学习,绝非商业赢利为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内容仅代表文章标写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diziwang.cn/a/tuiguang/14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