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页 > 笛子教学 >

笛子自学指导

笛子自学指导

推荐名曲:梁祝 十面埋伏 春江花月夜 二泉  映月 大悲咒 将军令 茉莉花 天仙配 花木兰
 
  从1971年新生的"口笛"(又名俞氏笛)到1977年浙江河姆渡出土的 "骨哨"、"骨笛",人们惊奇地发现二者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而这个相似却走过了七千多年的历程。笛子在这七千多年历程中的沿革和发展不由令世界惊叹: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魂丽多姿。历代文人曾为它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篇舞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
 
  近年来,随着中国考古的发现:首先是浙江河姆渡出七千年前的骨哨,骨笛:美国华侨收藏的战国时期七个按孔横吹的铜笛: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公元前433年)曾候乙墓中的两支横吹的笛: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公元168年)中两支横吹笛: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汉初期)一支用二节竹制成的七个按音孔横吹的笛。这些文物虽是凤毛麟角,但都是中国竹笛鼻祖有力的见证。从而推翻了原史料中记载为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把笛子传入中国的说法。
 
笛子自学指导
 
  中国竹笛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如以形制为名:饰龙谓: "龙头笛"。乐师在皇帝面前将双手交叉作拱手之意来演奏谓:叉手笛;以尺寸为名的如截竹一尺八寸不洞箫渭:"尺八"。唐代传入到日本 仍谓"尺八"。我国福建南中常用的洞箫即为"尺八";以典故为名如:汉代音乐家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人赞好笛子谓:"柯亭笛"。《史记》记载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后人谓"子胥箫"。;以材料为名,如:"铜笛"、"铁笛"、"玉笛"、"鹰笛"、 "猿臂笛"等顾名思义,以取材而得名;以地域为名如:四川姜笛的"姜笛"、广西侗族的"侗笛";以剧种为名的如:昆曲的"曲笛"、梆子戏的"梆笛"、雅乐中的"雅笛"、能乐的"能笛"等等。由于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在此不能一一例举。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回。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
 
  在强盛的唐朝也是竹笛的兴旺时期,笛曲丰富,人材辈出,随着唐朝歌舞音乐和大曲的盛行,出现了许多盛名的演奏家,如李暮、孙梦秀、 尤承恩、许云封等一代神笛。汉代和晋代的马融、蔡邕、桓尹、绿株等演奏家。 曲目有《武溪深》、《落梅花》、《梅花三弄》、《紫云回》、《云州曲》等,遗憾的是历代众多的笛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就现在演奏《梅花三弄》即晋代桓尹的笛曲,也只能从古琴谱的《梅花三弄》中去翻版演奏了。
 
  滔滔江河,滚滚长江。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再次掘起,更放异彩。以北派冯子存、刘管乐,南派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南、北二派笛风均以深厚的民间音乐功底谱写及改编了一大批笛曲,为以后几十年的笛曲和笛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笛子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长江后浪推前浪,到了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人材辈出无穷。无论从演奏技法和曲目更是脱颖、创新,使笛子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并逐渐摆脱了南、北之分的概念。乐曲的内容从强调地方风格到追求意境的刻画, 广泛吸取其它艺术品种及姐妹乐器的技法而融汇贯通,大大丰富了笛子本身的表现力,1991年   朱践耳先生为竹笛和22件弦乐器而作的室内交响乐《第四交响曲》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大赛奖。国外评赞为"具有如此奇妙的音响及不可替代的民族性",可见中国竹笛的可容性及它的广泛性正以它那不可抗拒的能量走向世界。
 
  笛曲中最有名的是〈姑苏行〉, 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竹笛基本吹奏法
 
  (一)演奏姿势
 
  吹笛子首先要讲究姿势正确、自然,一是要有堂正的仪表;二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姿势分立势和坐势两种。在个人练功和上台独奏时采用立势,即两腿宜立,两脚分开同肩宽,呈外八字形;一脚稍前,另一脚稍后(右边持笛者,左脚在前,左边持笛者,右脚在前),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身体稍微侧向右方(左方持笛者侧向左方),面向正前方,两眼平视、头正、肩平、挺胸、收腹、双手持笛,两时自然下垂;用右手的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住笛子的第一、二、三孔,大拇指托于笛身下方(即食指与中指之间的下方),小指轻轻按在笛身上;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节指肚分别按住笛子的四、五、六孔,大拇指托在笛身下端食指对面稍靠上的地方(以舒服、放松为准);小指也轻轻按在笛身上,这样用左右两手的小指和大指就能将笛身持住。
 
  在吹曲笛和更大的低音笛时,也可用左手的食指第三节下端靠大拇指一侧和小指一起与大拇指相对将笛持住。用这种方法持笛,在右手进行飞指抹音时,即使左手三孔全打开,笛子也不会动摇。
 
 
 
  在合奏和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势。坐势要求上身和立势相同,椅子高低要适度,以免妨碍吹奏和呼吸。坐时最好不要架腿,两腿自然分开才能坐得安稳。
 
  持笛方向在左边右边都可以,但加键笛和国际上波姆按键系统都是以右边为准制作,初学者还是以右边持笛为宜。
 
  (二)呼吸方法
 
  呼吸是人体生理的正常活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者非常重要,方法不对既不能吹好笛子,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方法正确符合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不但能很好地演奏,还能锻炼吹奏者的肺扩量,使人体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腹肌和横膈膜的运动能促使肠胃的蠕动,增强食物的消化,促进人体的健康。
 
  呼吸的生理机制由胸廓的节律性扩大和缩小,以及由此引起的肺被动地扩张(吸气)和回缩(呼气)而实现。以肋骨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胸式呼吸\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的运动使气吸人胸腔。其明显特征是肩向上抬,呼吸运动主要在胸廓中进行,吸气时横膈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动帮助呼吸动作,影响了胸腔容积向下扩展,因胸廓扩张受肋骨制约,所以吸气量不能达到人体吸气的最大容量,加上抬肩使上部肌肉紧张,呼气时也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紧张、疲劳。
 
 
 
  以膈和腹壁肌肉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形式称为“腹式呼吸”。它的特点是整个腹腔(包括平常讲的“小肚子”,也称丹田)向外扩张。腹部无骨骼包围,伸缩范围大,吸气量较大。但由于胸部没充分运动,整个腹部运动内脏移位较大,气吸在下部,呼气时较费力,容易使人疲劳。用胸的下部和腹的上部同时运动力主的呼吸称为“胸腹式呼吸”,它是人体在自然状态下呼吸的有意识扩大。吸气时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隔膜同时下沉,随着肌肉运动,鼻子吸气,肺内进入空气。吸气时下腹(小肚子)肌肉同时收缩,不便小肚向外扩张,而让气在上腹和下胸吸满。呼气时胸下部肌肉和腹上部肌肉同时收缩,横服膜向上顶,下腹肌肉和臀部肌肉以至提肛肌都处于收缩状态,使吸人的气形成压力,源源不断地从口腔中吹出。
 
  开始体会胸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平静地躺在床上仔细琢磨身体平常自然呼吸时的方法,然后再将其扩大,进行深呼吸。这样就能正确掌握胸腹式呼吸的要领。
 
  吹奏时的呼吸与平时的呼吸是有所不同的,因吹奏中吸气量大,一般都用口鼻同时吸气,以加快速度。吸气也分慢吸和快吸两种,一般在乐曲开始前和演奏速度慢、旋律优美的曲子中可用慢吸的方法。要求吸气饱满充足,但也不要吸到不能再吸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吹奏时无法控制。快吸一般用在快速乐曲中和没标换气记号的连续吐音之间(俗称“偷吸”)。
 
  吸气时间有长有短,肌肉紧张度有大有小,但吸气方法都使用胸腹式。
 
  吹奏时的呼气不是平常从两个鼻孔和口腔中自然呼出去的,而是从由嘴控制的“风门”(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吹出去的,所以胸腹肌肉收缩形成的压力和两颊以及嘴唇的有力控制(又称”嘴劲”、“口劲”),使吹出的一股气息(又称,旧风U形成均匀的、有节制的、有压力的气柱将笛子吹响。
 
  吹奏中的呼气也不要呼到不能再呼的极限,以免肌肉紧张发颤,而应留二分余气,便于下次吸气迅速,使乐曲吹奏能自然连贯地进行。为了增大肺扩量,使气息更充足,平常可坚持长跑、游泳和做深呼吸运动。
 
  (三)吹奏口形
 
  吹奏笛子的口形与笛子发出的音色有直接关系。同一支笛膜松紧度一样的笛子,不同口形吹出的音色就截然不同。
 
  笛子是用气来吹奏的,所以首先要求做到呼和吸气路都要畅通,它包括吹气和吸气时颈部、喉部和口腔都要放松、打开(即扩张),像平常打哈欠时那样,上下嘴唇对齐,使“风门”(即上下嘴唇之间气息经过的空隙)位于嘴唇中央,两颊和嘴角向“风门”中间收,使“风门”呈椭圆形(自我感觉是要使风门成圆形)。上唇稍微靠前,使“口风”向下吹入轻轻靠在下唇正中的、约被下唇盖住四分之一的吹孔中。这样经胸腹肌肉的收缩形成的气流通过打开的喉部、口腔及自我感觉圆形的“风门”中吹出。
 
  此外,要避免另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如:将两嘴角向后收(像微笑时一样),将唇部肌肉向两边拉紧,使“风门”扁小、窄长,同时引起口腔前后压缩,喉头紧张,有时还造成喉咙发响,这样吹出的气流是挤压、喷发、扁小的“口风”。与正确的方法相比较,前者吹出的气流像个完全打开的自来水龙头,管径大、流量大,流出的是饱满结实的水住。后者像一根扁小的自来水管,水流出龙头时被人用手抵住大半个龙头口,水挤压喷出时丝丝作响,四处飞溅,速度虽快但流量小。
 
 
 
  前一种方法吹出的笛音明亮、结实、圆润、杂音少、发音低(经测频仪测量吹同一支笛子,比后种方法低10音分左右,这对以后练习强弱变化、音高控制时用处极大)。后一种方法吹出的笛音发闷、发沙,各种杂音多,发音高。
 
  笛子发音原理是:由“风门”吹出的气柱被吹孔边沿剖开而激发管内的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吹笛子有了正确的口形,还要用一定的角度。一般是嘴唇和吹孔成九十度直角。
 
  尽量使吹孔剖开气往后的漏气声减到最小,使进入吹孔的气畅通无阻,灌响笛子。这就要求吹奏者在吹长音时认真琢磨喉部、口腔以及嘴唇各部位的形状、音色的好坏、跑气声的大小,从而找到最好的方法和音色。
 
  (四)舌头的运用
 
  舌生在口腔底部,由三种方向排列的横纹肌组成。吹奏时舌在口腔中的各种运动对笛子的发音有各种影响。舌体横纹肌的不同收放,使舌体向各个方向弯曲、伸展,吹奏中由于舌体横纹肌的交替收放,使舌与上颚时而贴近,时而离开,对呼气起着“开关”的作用,造成呼气的时断时续,使吹奏的笛音产生分奏的音乐效果,如吐青、垛音、叠音等。舌尖在放松的条件下利用气的冲击与上颚有弹性地时抵时开,使笛声产生“碎音”效果,如花舌音、弹音等。
 
  舌在不用时应自然放松地收于口腔下部,以使口腔打开,增大气流的通道。
 
  (五)呼吸与口形的相互配合及气息控制
 
  要吹出美妙动听的笛音,需要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口形。要吹出笛子的高音、低音、强音、弱音,需要呼吸与口形的变化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在吹奏中首先接触到的是笛子每个发音孔(包括筒音)的缓吹(平吹)和急吹(超吹)的呼吸与口形的相互配合问题。吹笛子最低的七个基音时,从全按的筒音向上到第六孔用缓吹(平吹)的方法,这时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风门”比较放松,呼出的气流较粗,速度较为缓慢、平稳。
 
 
 
  吹比七个基音高八度的音时用急吹(超吹)的方法。这时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加强,气的压力增大,“风门”相应缩小(自我感觉保持圆形,不是用上下嘴唇向两旁拉来压缩“风门”,而是两嘴角向中间收,增强嘴四周向中间收缩的压力),控制“风门”的嘴劲加大,呼出的气流急促有力。
 
  当吹比基音高两个八度以上的音时,则在急吹(超吹)的基础上,再加强呼吸肌肉的收缩,进一步加强嘴劲和加快“口凤”的流速。
 
  初学者开始可进行吹长音的基本练习,从最低的筒音开始,一口气吹一个音,逐一向上,直到最高音。要注意姿势、呼吸方法和口形的正确,使每个发出来的音都均匀、饱满、响亮,切忌颤抖和忽高忽低。使用急吹(超吹)的方法吹奏高八度的音时,要注意呼出的气流速度加快、嘴劲加大、口风更急的变化,使高音吹准,音色明亮、结实。
 
  音是否准确,首先要有音高、音程的概念(听音能力),平时要加强视唱练耳的训练。
 
  吹笛子的口劲(嘴劲)、口风和风门是随着音的高低不断变化的。吹低音时口风要粗而缓,随着音的逐步升高,口劲也逐渐加强,口风流速加快,风门逐渐缩小。所以在练习中一定要找到缓吹、急吹的口劲、口凤和风门的相应位置,因为它们对音准有直接的关系。当呼吸肌肉力量不足、口劲不足、口风流速不够时,音就会降低;当呼吸肌肉和嘴部肌肉过分紧张、口风过大时音就会升高。一般来说,吹低音,冲一冲音就偏高;吹高音,由于嘴劲不足,松一松音就偏低。
 
  初学者吹奏时,开始会有头晕和嘴酸痛的现象,这都是正常的,如果呼吸方法正确,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便会逐步减轻和消失。开始练习时可每次吹二十分钟,然后休息一刻钟。
 
  竹笛既能演奏强烈、激昂、奔放的音调,又能演奏优美、典雅和如位如诉的乐曲。
 
  气息控制是竹笛表现各种感情的重要一环,它要求吹奏者在表现乐曲内容时,使口劲、口风、风门以及它在吹孔上靠前靠后的位置变化和音量、音色、音准达到全面、细微、熟练、完美的配合。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自然规律如下:
 
  1.口劲足时,音量强,音要高,音色结实。
 
  2.口劲松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柔和。
 
  3.口风急时,音量强,音要高,音容易发噪。
 
  4.口风缓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较优美。
 
  5.风门大时,音量强,音要高,音色饱满。
 
  6.风门小时,音量弱,音要低,音色纤细。
 
  7.风门位置向里(即唇部向前,盖住吹孔使气流向下),音量弱,音要低,音色较纯。
 
  8.风门位置向外(即唇部向后,离开吹孔,使气流向前)。                音量强,音要高,音色噪。
 
  气息控制的要求是:
 
  1.音量能强能弱。
 
  2.音准做到强而不高,弱而不低。
 
  3.音色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
 
  了解了上述八种关系,要达到气息控制的三个要求就必须做到:
 
  1 .口劲松,口风缓,风门大,风门位置向里,使音量强而音色不噪,音不升高。2.口劲足,口风急,风门小,风门位置向外,使音量弱,音色不虚,音不降低。初学者首先要将笛子音量、音色全部吹出来,坚持最基本的长音训练,不要急于练习气息控制,以免分散精力。等熟练掌握基本吹奏法和有一定运气功夫后,再逐步练习气息控制。
 
  在吹奏笛子中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会引起音不准:1.听音能力低,音准概念差;2.演奏技术不熟练;3.笛子本身音不准。如属听音能力问题,就要先学习视唱练耳,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若是演奏技术不过硬,就要加强基本练习。若是笛子问题,就请有经验的人进行试调和修理。不要没搞清原因就将笛子这里挖挖那里捅捅。
 
  (六)手指
 
  吹笛子需要双手持笛,开按指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因此要使每个手指灵活而有弹性,能持久、独立地活动和相互配合,就需要进行严格地训练。
 
  吹奏时双臂和手要松弛,手指自然弯曲,用第一节指肚中部轻轻盖严笛孔(小笛子管径小。孔距近,用指尖按较合适)。开放音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大约离指孔一到一点五厘米左右。手指过高动作不迅速,影响吹奏速度;手指太低会使音准变低、音量变小、音色变闷。
 
  手指盖闭音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僵硬。当迅速开闭指孔(颤音)和连续从上至下按闭指孔时(演奏历音时),都应有弹性地击打发音孔。这时不吹笛子也可听见指肚击打音孔发出的同吹时一样音高的基本音(低音)。
 
  平常不拿笛子也可进行手指各关节(尤其是第三关节)的放松和击打动作的训练,频率由慢渐快,越快越要保持松驰和弹性。无名指一般最不灵活,更要加强训练,小指不用时,要轻贴笛身,不要用小指活动来帮助其他手指。这样在以后吹奏各种颤音和装饰音时,就能轻松流畅,运用自如。

笛子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有上、下历音之分。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怎样学习笛子
 
  第一课:稳定绵长的口风
 
  1.风门:就是嘴唇做出的小洞。
 
  2.口风:就是从那个小洞洞吹出来的空气柱。
 
  首先我们要知道,笛子的发音原理是边棱效应,是气流柱被吹孔切开而产生音响。好比说大风吹着紧闭的门窗会产生咻——咻——咻——像鬼叫的声音一样道理,因此,只要细小的空气柱被切开,笛子就会发出声音。风门不需要太大 ,也就因为不需要运用到很多的空气,所以大师们就能把音吹的很长。所以为什么练习跑步和吹好笛子没有绝对关联就是这道理。因为风门太大导致费气,长音一定吹不长,所以风门不需要太大。口风要打中吹孔的边缘 如果你的口风打不中吹孔的边缘,就算再用力吹到头昏也不会有声音。相反的,如果口风可以准确的打中吹孔的边缘,就算是很小力吹都会有声音。 口风不要太急 口风推得太急,一来吹不长,二来头晕。
 
  第二课 自然的深呼吸法
 
  刚学笛子的时候,常听到说要用丹田呼吸,这对于我这一个完全没有学过音乐的人来说,实在是很难理解。 丹田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很少人真正了解丹田是什么部位。查了中医学的书上,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其实我也搞不清楚谁是谁。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去搞清楚,又不是练九九神功。 后来慢慢的求教、学习、摸索、查数据,才慢慢搞清楚,吹笛子的呼吸是一种深呼吸,就是以横隔膜升降的力量来吸气与吐气。  我们看婴儿刚出生时,由于胸肌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婴儿呼吸时胸腔无法动作,只会看到腹部的起伏,这个就是横隔肌的作用。运用横隔膜呼吸,呼吸的程度会比较深。实务上,这也就是王次恒老师所说的深呼吸法。 以横隔膜深呼吸法来吹笛子,如果风门控制与边棱效应发音的要点做的确实,发出长音所需要的"能量"就很足够了。因为只要轻松的深呼吸,能够吞吐的气体体积,已经人类所能的极大值了。 学习这样的呼吸法要注意的是,自然的吸气与自然的吐气。如果全身很用力的吸气,那很容易使自己身体受伤。所以学吹笛子千万不要贪吸气,贪吐气,我就遇过一位老先生跟我承认,他就是这样练到吐血,从此就不能吹笛子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气吸的很饱的状态下,全身是紧张的状态,如果在勉强用力,一定会伤到自己。   所以练习深呼吸,要应乎自然,很轻松的吸气,很轻松的吐气。在应用上,难度很高的乐曲,是需要适度的自然放松引导下才能办到。在未来必须克服高难度技巧与维护身体健康两大最高指导原则之下,"自然的深呼吸"就是吹笛子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基本功夫了。
 
  第三课 边棱效应发音与建立个人特点的音色
 
  笛子的发音,其实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观念,而且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很多初学朋友练笛子的时候都用很大的力气来吹,很用力的吹固然可以吹的很大声,但是得到的效果并不很好。而且很用力吹有以下三个缺点:
 
  一、吹笛续航力不持久,不一会儿人也累了
 
  二、音准也不容易准确
 
  三、吹出来的音色不美,又很吵,吵到隔壁邻居又弄聋自己的耳。  尽速建立属于自己的省力、省气、效率高的发音方法就显得越发的重要了。
 
  如何发音?将口中吹出来的空气柱,准确的击向吹孔边缘,一半的气流切进笛子管壁里面,另一半就让它跑出外面。气流必须被切开,才会发出声音。这就是边棱效应发音原理。
 
 
 
  如何省力?轻松自然的深呼吸就可以了。如何省气?口风不要太粗就可以了。但问题要如何有效率?并且建立个人特点的音色。以下的步骤可以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音方式以及属于自己特点的好音色。
 
  这必须借助一下镜子和自己的耳朵。
 
  首先用镜子看着自己嘴唇与吹孔的接触点,让细的气柱的"气击点"准确的打在吹孔边缘圆弧线的中央位置。
 
  然后闭起眼睛,一边吹一边稍稍移动"气击点"的位置,用自己的耳朵去分辨音色的变化,你将会发现到一个极省力且音色极为透亮的一个集中点。
 
  如果您喜欢你自己所制造的音色,练习并巩固它成为一个良好的习惯,自此便确立了灵巧的发音方法及具个人特色的演奏音色了。
 
  第四课 灵活的盖孔模式
 
  通常初学笛子一年左右,又会发生一个普遍的困难,就是手指不灵光。有些时候,不晓得是不是手指头不够大,盖孔总是漏气。 有些时候,不晓得为什么,从3换到5,或是从5换到3,换不好还不打紧,笛子会还一直晃动。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我们来探讨几个重点。
 
  1.有效率的盖孔是很巧妙的将手指"放"在孔上,巧妙的运用手指面积比较宽的指腹(有些名家会用面积宽的指节盖孔)刚好足够把孔给"封"住。
 
 
 
  2.所谓按孔(或者是盖孔),并不是很用力的将手指"按死"在孔上,而是手指类似在孔上作"轻轻拍打"的动作。就在"拍打"指孔的那一瞬间,恰好把孔给盖住了。
 
  3.手型也是一个极重要的关键,僵硬的持笛手型,势必影响手指运行的灵活度。但适合的手型并没有一个定型,因为竹笛有高低长短,人的手有大有小。那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手型呢??唯一可以确立的关键,就是在于持笛之后,手掌与手指的肌肉只要能够相互协调且不相互牵制  ,就是一个良好的手型。
 
  4.有几个音与音的转换,由于指法比较复杂或是转换的时候会发生笛子不平衡的问题,这个问题则必须靠密集的练习与自我调整来解决。若有私人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更佳。 基本上掌握住了以上的要点,手指的问题可以说已经解决了大半了。
 
  第五章 舌头动作的探索
 
  吐音是笛子最常用的基本技巧,关键在于使用舌头的观念。 但是由于上帝赋予人性贪婪的弱点,使得吐音变的困难,因为人们总希望他能够吐的很快,想不到天不从人愿,越急就越使错了劲,一阵快速双吐口水乱飞只见眼前风雨交加,听众闪避不及还不算,舌头和手指的动作,就像是打了结一样,硬是对不上来。
 
  1.笛子的发音的源头,归于基本面来思考,还是空气柱撞击吹孔,而不是舌头去撞吹孔。所以舌头用力的动。大力的吐,对吐音肯定造成绝对的破坏。
 
  2.舌头这样愚蠢的大力的吐,不单单只是破坏了吐音的效果,也同时破坏了速度。终归一句太极拳的老话:"轻则灵,重则拙" 因此,归结一句话,就是"舌头动作要轻"
 
 
 
  好的,再来我们看看,舌头在吐音呈现时,它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什么。 吐音和长音的唯一的差别是,吐音是有频率的使用舌头,而长音是只使用了一次的舌头作动。  这样就很明白的看出,舌头所扮演的角色其实很单纯,只是让长音切成一段一段的短音而已。  因此,只要不要让舌头去做他不该做的事情,舌头的任务就简单了。
 
  1.切断长音:使线状的音乐形象变成点状。
 
  2.不负责音乐强弱:音乐的强弱由呼吸动作负责,也就是空气柱流动的快慢的机关:"横隔膜"来负责这事。
 
  你瞧,如果你让舌头只负责断音这样的简单任务,那么舌头就会听话的多了。而且因为舌头适当的吐,不过份用力的吐,口水当然也不会吐的满天飞啦。 反正,练吐音只要记住一句话,就是  "舌头负责切断空气就好,而且就让它干这鸟事"
 
  第六章 高音不需要用力吹
 
  刚学笛子的前两年,我吹高音的时候都是硬吹上去的,声音不稳定,而且很刺耳。启蒙老师为了不让学习复杂化,也说,吹得出来就行啦。但是学的越久就发现,别人吹起来既不费力,又不刺耳,心里就想一定还有我没弄懂的道理与方法。想要轻松吹高音,首先要排除高音发音的乐器障碍
 
  1.笛子本身一定不能有问题。通常管壁过厚的笛子,高音很难发出,所以建议初学不要使用管壁太厚的笛子,不仅仅高音区,其它音域的共鸣效果也不佳。
 
  2.笛膜必须确定是贴好的,没有张力不平均的现象,也不要过松,不然高音很难发得出来。
 
  其次再来提高个人的技术
 
  1.风门稍稍的缩小
 
  我们拿起笛子来试试看,先吹个中音,再吹个低音,别忘记运用边棱效应的发音原理,这时候只要将风门缩小,然后你会感觉嘴唇承受气压变大,高音就能轻松发出。
 
  为何只是风门缩小就能发出高音?气体动力学有一个定律叫做"白努利定律"。气体分子因为通过的口径变小挤压,气体的流速便自然而然的变快,而使得音准提高八度。
 
  2.腹部用一点点劲
 
  腹部鼓动气体的压力,一般吹到高音是要加点压力的,这样气流比较容易从缩小的风门挤出来。
 
  3.口风入射角稍稍向前
 
  口风入射角稍稍向前,可以改变竹笛发音的泛音列,造成音高提升八度。

1、本站部分内容及相关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你是该内容的作者,并且不希望本站发布你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网络资源版权归版权方所有!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站所有,请勿转载!)
2、本站资源仅供学习研究,请勿非法使用,否则后果自负!请下载或保存后24小时内删除!
3、本站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笛子、笛子学习资源、简谱、图片、笛子独奏曲等,仅供参考使用!
4、如您认为本文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5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本站保留全部修改、解释、更新本声明的权利。)

本站点完全免费!并且仅作为分享交流学习,绝非商业赢利为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内容仅代表文章标写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diziwang.cn/a/peixun/13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